如何計算每股平均持貨成本

近日股市風高浪急, 身边有很多人突然對投資股票都十分感興趣, 細問下發現原來部分人不會計算自己的股票持貨成本, 不知道自己賺/蝕多少, 有部分人更加是憑感覺, 覚得自己在這次升浪中賺了不少。有見及此, 本人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計算平均持貨成本及賺蝕。以下是以2800為例子 (當中的數據都是“老吹”, 大家不用花時間考証):

日期       交易內容
1/1/2017    以每股 $20 買入 2,000 2800,手續費為HK$100
1/2/2017    以每股 $21 買入 2,000 2800,手續費為HK$100
1/3/2017    每股派息HK$0.2
1/4/2017    以每股 $23 賣出 1,000 2800,手續費為HK$100
30/6/2017   以每股 $26 賣出 3,000 2800,手續費為HK$100


(點擊放大原圖)

半年內的總投入資本為HK$81,400 利潤為HK$19,400, 回報率為23.8%  (為了簡化, 故不計算weighted average)

 ******************************************************************************************

 廣告時間斗滿物業轉按經已開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 WhatsApp 與我們聯絡,會有回贈驚喜!!!

******************************************************************************************

後記:
本人一向鼓勵大家要好好保全自己的投資交易紀錄,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交易分門別類後用Excel記下來。因為人腦的記憶有限, 我們没可能把所有的交易記得清清楚楚, 所以我們需要透過數字把所有交易全部紀錄, 這亦是我身為一個會計員的每日工作之一

另外, 因為blog 的展示功能有限, 且我想展示詳細計算方法, 所以以上列表會較長和累贅。若閣下懂得運用Excel, 可自行修飾, 因為部分數據可以不用展示出來而又可以計出答案。

留言

  1. 學到野了,多谢斗滿兄!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Bighead B 兄支持, 往後多多交流啊!

      刪除
  2. //1/3/2017 每股派息HK$0.2。

    問題出在這裡. 你將股息從成本中減除, 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零成本」這不合理的現象.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猜「零成本」的意思應該是指派息派103次左右, 成本就等如 0 (20.55 - 0.2 x 103 = around 0)

      其實小弟從來没考慮過「零成本」的問題, 也不覺得「零成本」是一個問題, 雖然魔術師先生在小弟另一編文章中也解釋過「零成本」是一種自欺欺人和mental accounting的說法, 不過小弟這種計算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地知道自己的回報率是多少。

      反過來說, 若然要以 “如何計算回報率” 內的"新圖" 計算方法,套用在會計行業內的術語, 就需要每月/每年做結轉, 雖然這種做法不難, 不過考慮到未必人人都有會計知識, 要做到以上的方法就需要花點時間和心機。

      本人認為計算方法没有特定的答案, 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計算什麼!

      Anyway, 感謝魔術師先生的意見!

      刪除
    2. //其實小弟從來没考慮過「零成本」的問題, 也不覺得「零成本」是一個問題

      常人會將回報(不論正負)除以成本來計算回報率,「零成本」的問題會在於可以計出無限大的回報率(即是將回報率 overestimate),原因係
      income statement (dynamic) 與 balance sheet (static) 不分.

      例如我賣生果, equity (股權) 是 $10000, 入一箱貨 $9000, 留$1000現金應急. 現在以$11000 賣出一箱生果, Net profit 是 Revenue - COGS = 11000 - 9000 = 2000. 正常來說, 假如回報率的意思是 return on equity, ROE = 2000/10000 = 20%; 而不是 profit / cost = 2000 / 9000 = 22.2%.

      如果生果會「派息」$1000, 那麼 ROE 就會是 (2000+1000)/10000 = 30%; 但「零成本」法卻會變成 2000/(9000 - 1000) = 25%.

      如果生果會「派息」$8000, 那麼 ROE 就會是 (2000+8000)/10000 = 100%; 但「零成本」法卻會變成 2000/(9000 - 8000) = 200%.

      //本人認為計算方法没有特定的答案, 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計算什麼!

      根據上述例子, 兩種計法分別那麼大, 怎麼可能說是「没有特定的答案」呢? 計算方法正正就表現了自己對 subject matter 的理解和概念啊!

      刪除
    3. 1) 站在會計的角度來說, 小弟是絶對認同魔術師先生的看法!

      2) 小弟性格比較隨意, 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差不多先生", 求求其其過到計到約數便好了, 哈哈!

      再次感謝魔術師先生的意見!

      刪除

發佈留言